形态描述
雄性 体中等偏小。头部短于前胸背板。头顶背观在复眼之前近棱形。缺头侧窝。颜面向后倾斜,具粗大刻点;颜面隆起仅在中单眼之上明显。复眼短卵圆形,较向外突出。触角细长,超过后足股节基部,几乎到达中部;中段一节长为宽的4倍。前胸背板粗糙,具刻点,前、后缘均为弧形,中央无缺刻;中隆线均消失;3条横沟均明显,后横沟居后,沟前区长约为沟后区长度的2倍。前胸腹板突圆锥形。中胸腹板两侧叶间之中隔较宽,近正方形,其长略大于宽。后胸腹板两侧叶在后半部毗连。前翅短,其长约到达第2腹节中部,宽卵形,倒置;后翅甚微。后足股节细长,其长为宽的5倍;中隆线具不明显细齿,下膝侧片端部近乎直角。后足跗节爪间中垫宽大,几乎与爪等长。鼓膜孔宽卵形。腹部末节背板后缘具2个小三角形的尾片。肛上板呈倒梯形,中央略凹,两侧边缘具侧纵沟,后缘中央呈钝角形突出。尾须长锥形,其长超过肛上板端部。下生殖板钝圆形。阳具基背片见(图318g)。
雌性 头顶背观在复眼之前较宽短。肛上板长三角形,中央具纵沟,到达中部。上产卵瓣剑状,端部具小齿;下产卵瓣狭长,端部之半明显趋狭。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具三角形突出,两侧各具一小齿。其余特征同雄性。
体色:体色彩鲜艳,一般为草绿色。头部及前胸背板黄绿色。颜面、颊部及前胸背板侧片的下半部黄色。触角金黄色。复眼棕色,具绿褐色眼后带,延伸至前胸背板侧片的后缘。前翅粉红色,中央具一黄色纵纹。腹部绿色,尾须黄褐色。后足股节黄绿色,后足胫节深蓝色,胫节刺黑色,跗节黄色。
体长:♂18.0~19.8mm,♀24.9~26.5mm;前胸背板:♂3.8~4.2mm,♀5.0~5.4mm;前翅:♂3.7~4.1mm,♀4.6~5.0mm;后足股节:♂11.0~11.4mm,♀12.7~14.1mm。
雌性 头顶背观在复眼之前较宽短。肛上板长三角形,中央具纵沟,到达中部。上产卵瓣剑状,端部具小齿;下产卵瓣狭长,端部之半明显趋狭。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具三角形突出,两侧各具一小齿。其余特征同雄性。
体色:体色彩鲜艳,一般为草绿色。头部及前胸背板黄绿色。颜面、颊部及前胸背板侧片的下半部黄色。触角金黄色。复眼棕色,具绿褐色眼后带,延伸至前胸背板侧片的后缘。前翅粉红色,中央具一黄色纵纹。腹部绿色,尾须黄褐色。后足股节黄绿色,后足胫节深蓝色,胫节刺黑色,跗节黄色。
体长:♂18.0~19.8mm,♀24.9~26.5mm;前胸背板:♂3.8~4.2mm,♀5.0~5.4mm;前翅:♂3.7~4.1mm,♀4.6~5.0mm;后足股节:♂11.0~11.4mm,♀12.7~14.1mm。
生物学
每年发生一代,以卵越冬。生活于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的山沟两旁,喜栖息于蒲竹Indocalamus hispida、金竹Phyllostachya sulpured(Carr.)等植物上,并以这些植物的叶子为食。种群数量较少,常与条纹卵翅蝗混生。